最近訪問了幾位名校內的碩士班研究生,發現大多數的碩士班研究生都希望自己讀研究所的內容可以與未來畢業後的工作內容有直接且高度的相關(當然不意外,包含我自己過去也是),尤其是希望畢業後從事研發類工作的學生。而這不就代表著大家其實希望要有真正的技職教育體系嗎?

偏偏因為過去長期的務虛和自卑感作祟文化,早就已經讓台灣的技職教育體系名存實亡,頂多有著淺層表象且績效式的實務技術模樣...實質早就已經壞光

所以上述多數學生的學習意願其實非常難以真正在大學研究所之內去達成,大多應該還是只能去公司上班後從頭慢慢學。而公司其實不是讓人慢慢學習的地方,終究是要幫老闆做出可以賣錢的產品,在這種強迫式的模式下去學習的效果並不好,像這樣等到去工作時才在學習專業技術,其實觀念會非常的零碎片段,除非自己在工作之餘非常有熱忱願意去補足一些觀念和基礎,或者遇到很有分享熱忱的導師類的前輩,否則也難怪很多工程師在做了幾年業界工作後還是未必很了解自己到底是在做什麼,缺乏對於整體系統的觀念和視野。如此的惡性循環之下,也難怪產業就是沒辦法快速突破,要把技術做好本來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所謂大學主要應該追求學術的這種說法其實是漏洞百出,甚至只是藉由學術這種看似高尚的詞彙來作為在體制裡面領著穩定高薪的人得以逃避現實、不做實事的藉口。因為如果不能帶來讓多數畢業生有著在社會上堅強生存的技能以致安居樂業,追求學術和創新的說法不就只是極度空洞的在畫唬爛?只取國外學校的表面說法、花納稅錢整天打一些高空有個屁用?對國家社會的益處在哪?只能養出一堆更會要錢和花錢的大學閥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良 (孫文良) 的頭像
    阿良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阿良 (孫文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