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觀察了許多事情之後,包含業界的早期發展,深刻感覺真的不是一路讀名校和高學歷就代表一定比較厲害(特別是在需要設計實作開發的專業領域上),只是早期政府和社會真的投入太多的國家資源和期待給某些少數學校,就只是這樣而已,而這些學校就成為了所謂的名校。而且也因為有名氣和資源,所以長期以來會吸引一些一開始非名校但是能力好的人過去就讀(可能是求學過程中途跑過去,例如早期的插大或者更普遍的碩士班),最後變成也是這些學校畢業的,但未必都是名校一路栽培上來的。

而在非名校裡面,就算有著不輸給名校生能力的學生,其實沒有某些資源和資訊根本沒用(無用武之地),因為學校裡面連這些方向的選擇都沒有(根本不知道,因為某些特定的訊息和選擇資源較集中在名校)。但是其實很多能力不是傳統死板的考試所考得出來的,今天如果是沒那麼想要應付考試的人去做,未必就做得比較差,甚至有可能因為某些興趣特質而可能做得更好,只是很可能根本沒有機會(或者比較少機會)嶄露

在台灣有些根深蒂固的傳統思維和文化確實難以改變,無論是否客觀 或者 是否有跟進現代的社會

但是,在網路資訊發達的今天和未來,加上少子化對大學校院的影響逐漸發酵,個人覺得某些情況會開始逐漸有所改變

就像是二十年前,應該很少人會想像到現在可以拿著手機就可以看電影的狀況,更難想像到台灣的博士班會招不到學生、碩博學士滿街跑等狀況叢生

也因為網路資訊普及,現在在專業技術上的學習,也越來越不需要再如同以往如此依賴學校課堂上的傳統教育,按照自己一路上的經驗,大多數能學好專業技術的學生,應該多數還是靠自己自學的比較多,有心想學的話,網路資源/教材實在是太多了,剩下的就只是需要有實際動腦設計、動手開發經驗的人去幫自己學習,負責教導/整理/歸納這些資源(講到這裡應該很明顯可以知道該找怎樣的老師了)

而在許多專業領域的突破上,也不像早期那樣只能以到了現代已經走歪了的學術論文作為最新知識的來源,以電腦工程軟硬體相關技術的發展來說,技術開源(Open Source)的趨勢改變了世界的技術發展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良 (孫文良) 的頭像
    阿良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阿良 (孫文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