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有種近似沙文主義(chauvinism)的觀念,越來越深植於年輕學生的心中。那觀念就是:「考上名校的人本來就應該享受社會大眾所供養的大量資源;而考不上就是代表你自己不努力或者能力不夠好,誰叫你考不上?」

image

 

但事情是這樣啦,考試制度、考什麼內容,其實也只是某些掌握權力的「人」去制訂的,並不是天生渾然天成的。而公共資源要給誰、給多少,當然也同樣是某些「人」去制訂的,當然會較有利於某些較適合該制度的人。

每個人的家境背景遭遇也不同,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傳統考試或甄試制度,而傳統考試制度也不是完美的,不是絕對的真理或者什麼神聖的聖旨。

例如,如果把考試或甄試內容,改成去比每個人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扛完幾袋的水泥,那拿到資源的就很可能會是完全不同的一群人,那麼這個社會的主流觀念就會與目前完全不同。

所以,事實上,世界上基本上沒有什麼絕對公平的事。既然如此,名校生或者任何掌握資源權力者才更不該傲慢、更該有同理心及人文關懷等。而要能逐漸達成這些理想目標,需要全民一起來關心及監督,包含我們的教育、學術與政府體制,讓社會在沒有絕對公平、無法完美的情況下,取得一定程度的平衡。否則何謂民主社會呢?

歐美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與東亞社會之間的差別,可能還是起因於不同的文化思考邏輯。

再看看數據,台大經濟系師生的研究調查結果
- 富人小孩進台大的機率是窮人的6倍
- 高所得家庭的子女進分數排名前段的大學的比例較高

無論就讀名校或非名校,或許都需要有更多同理心及社會責任。


該研究報導連結: https://www.twreporter.org/a/education-opportunity-inequality-across-income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良 (孫文良) 的頭像
    阿良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阿良 (孫文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