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歡迎透過合法的方式分享此文內容,若要轉載/轉貼,請明確貼出此原始連結並標示作者基本資訊請勿抄襲及非法轉貼(例如擷取內文但並未註明出處)

< 簡介 >

 

這篇文章以市面上很流行的俗稱STM32F103C8T6 MCU最小系統開發板隨附的簡易GPIO驅動範例程式為例,因為這是一個淺顯的應用範例,所以適合寫成文章分享。相信許多初學者都曾以此範例來測試板子以及開發環境,但是許多人可能對於內容細節的方面沒有較深入的探討及了解,這邊會針對一些重點部分的細節做些說明

文章標籤

阿良 (孫文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熱心網友覺得上一篇和硬體電路基礎相關的技術教學探討文章的內容太硬,並非每個人都具備相關基礎知識,所以他建議可以先列舉出重點。

我完全可以理解他所說的,也很感謝這位熱心網友的反饋(真心感謝),這是很好的建議。

其實我一開始也有想到這個方面,曾考慮過要不要講這麼細,要不要直接歸納結論讓初學者比較能吸收

但其實,嚴格來說,同時也是坦白跟大家說,這文章內容可能是還不到高職電子學基礎理論難度的內容 (或者差不多。當然實際上能在實務上掌握的學生很少,不管是高職生、大學生或研究生,我相信即便連許多電機博士都不一定熟悉,除非他本身長期是做很直接相關的方向且有實際動手參與開發)...我本身是讀高職上來的,到後來讀所謂名校碩士班,其實發現許多人事物方面沒有比較專業

而現在多數人都至少有讀到大學甚至碩士以上

文章標籤

阿良 (孫文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鑑於近年來許多學校師生、maker技術愛好者甚至產業公司都有許多人在拿開源的Arduino板子去作工程應用,但是卻比較少人(尤其是學校師生)藉由這個軟硬體都開源的平台去探討與學習一些軟硬體技術細節。許多人只拿板子來做應用,相當可惜。事實上,因為這是一款軟硬體開源的平台,所以可以從其函數庫的程式碼以及電路設計中去找到很多可以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術觀念的地方。

小弟不才,希望分享一些內容供讀者們參考

這篇文章來針對板子上的進行簡單的分析/探討/說明/拿手上有的UNO板子進行量測實驗,以一個韌體開發人員對於嵌入式系統發所需的基本硬體觀念來闡述(或許不會太深入講解硬體細節,自己也不是專攻硬體電路的電路專家,過去幾年主要的工作是偏向嵌入式系統軟韌體,對硬體方面比較常接觸的就是一些基本的介面電路),希望藉由文章讓初學者不會太害怕了解較簡單的硬體電路原理。

P.S. 因為有時候整理校正這種字數很多的文章到想睡覺時會整理到腦子不清楚,有時會導致誤將自己在記事本寫好的某段文字貼到不對的段落,往往事後自己重複檢查時才會發現Orz...已經盡量檢查校正,若有明顯錯誤還請大家熱心提醒,感謝

--------------------------------

文章標籤

阿良 (孫文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須要實務驗證的工程研究領域來說,只看到論文是真的不太可信

以許多包含軟硬體實作驗證論文所提方法的領域來說,必須能看到所有實際的程式碼與電路圖之類的東西

才能知道到底有沒有真的按照論文裡面提出(包裝)的方法去做?有沒有做正確?實驗結果有沒有和論文實驗數據差不多?甚至到底有沒有做?

可是這些東西,經常都是學術期刊論文裡面所沒有的,論文大多只把方法數學式子寫出來,但是實際上程式碼和電路是怎麼做的,卻沒辦法從論文內容去得知,根本看不太

到這些實作成果的實際內容,或者只有隨便呼嚨隨便貼個大概的流程或簡易的電路架構示意圖,然後就跳到實驗結果(當然多數論文都是漂亮的實驗數據),很難可以重現驗證,而審查的人大多也未必有實務經驗與能力可以判斷實際的狀況

文章標籤

阿良 (孫文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個人長期觀察國內許多科技大學的發展史(包含過去稱為技術學院甚至專科的時代至今的一路發展)之後覺得,台灣的科技大學,自從一開始的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現在的台科大)以及許多專科學校在成立之初的領導人和師資都以高學歷的人為主(尤其是博士),並且以追求發表學術界論文為主要績效導向的那一刻起,就早已註定台灣不會有真正的技職科技大學&技職教育體系的滅亡(名存實亡)


文章標籤

阿良 (孫文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人關心教育當然很好,但是在觀念上有著很大的誤解,他們把台灣的大學/學術界只追論文KPI績效的問題,完全歸咎於教育部或科技部,以為都是教育部或科技部在牽制大學,以為一切都是教育部或科技部害的。

其實這是沒搞清楚狀況,其實一堆部長本身就是大學教授(借調去當官),本來就是一體的。

而且就算並非全部的大官都是大學教授,在本質上其實也都是同一類,大家合作無間(當然偶爾也會因為某些衝突而吵架)

 

文章標籤

阿良 (孫文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奉勸

別成為一輩子讓學歷文憑(產品標籤)所定義的和影響的產品。

同樣的,也不要用產品標籤的方式去定義一個「人」,因為人有各種可能性,人並不是產品/物品 

實際上有多少的專業背景和實際專業技術開發經驗才是重點,畢業證書在實質意義上就只不過是一張學費繳費證明

「人」不是產品/物品,而是有著無限可能的生命

文章標籤

阿良 (孫文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期看到新聞: 【12年祭96億培育人才》產官合作 擬在台成清交設半導體學院 】

個人是覺得,少子化已是既定結果,結果這些名校大學的電資工程相關學院居然還想藉由半導體學院的帽子來擴充招生名額??

從報導內容的表格來看,包含資通訊人才培育計畫,一年可擴增大約共5000位,就算扣掉立意良善的弱勢招生的部分,至少也有將近4000位的擴增名額。

這可能只會加速學歷泡沫化,讓問題更快被體現

滿街都是名校畢業的碩博士的未來,或許已經可預期

文章標籤

阿良 (孫文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學術界的論文期刊,例如IEEE Access或者MDPI下的的期刊(如sensors),每刊登一篇論文,作者要付的費用是5到6萬多塊的新台幣 (當然大多都不是作者自己付,大多數都拿國家的研究計劃經費去付)

IEEE Access目前是US$1,750 (約等於新台幣5萬元)
https://open.ieee.org/index.php/about-ieee-open-access/faqs/
MDPI的sensors journal目前是2000 CHF (約等於新台幣6萬2千多元)
https://www.mdpi.com/apc

文章標籤

阿良 (孫文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了一則新聞: 2019 諾貝爾獎得主 30 多篇論文被指涉嫌作圖造假,時間長達 17 年

個人覺得,在許多領域,論文這種東西的可信度本來就很低,有足夠研究熱忱及自律性的人應該還是少數,更不要說提及真實實用考量(未必純理論研究就沒有真實實用考量,還是要看研究者本身的責任感和良知)或者浮濫掛名等問題了

這就是很多人所深信不疑的 "科學根據" ? 神聖的 "學術研究"?
連一堆醫學論文都敢如此了...
文章標籤

阿良 (孫文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