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台灣產業界對於有工作經驗或經歷證明的人只看實際績效(能力)而不看學歷?
前天才有一位已經工作接近30年的朋友(接近50歲),擁有豐富的硬體經驗專長,因近期轉到大公司任職,雖然工作經驗極和能力為豐富,但被嫌學歷(校名)太差,在大公司內恐怕難以升遷,而在前天晚上私訊來請教我關於就讀碩士班的問題。
這類的例子多不勝數,資深業界人士被迫去補(洗)學歷的一大堆,多數人也表示只是要去學校拿學歷文憑(因為公司就是要看),根本不是期望回學校去是要能學到什麼實際和工作有關的東西(大多確實無法在取得學位的過程學到和工作有關的東西,畢竟許多教授大多不懂這些內容,更不可能了解產業真實需求和狀況),那請問這樣的社會不是花很多人的很大一部分的心力時間在虛耗?
我協助指導過一些成大在職碩士專班的碩士論文內容,多數在職碩士專班學生的狀況也是如此。而我自己在業界時所看到的狀況也是如此。
所以,在台灣,誰說工作後取得能經歷/能力的證明後,就不會被看學歷?
對於有工作經驗的人,產業公司不去認真實際評估他的實際工作經驗對於公司工作內容的可貢獻度,寧可硬要看和工作內容無直接相關的學歷會比較好?
但很矛盾的是,台灣產業界對學校成果的看法大多都是: "學校只是做玩具(不能實用、無法實際產品化的東西)、學校只是基礎、業界才是真實戰場"。 OK,大多數確實是這樣沒錯,但是許多業界公司同時又要執著學歷文憑(即便對於已經有足夠工作經驗的人),是在哈囉???????????? 這鬼打牆的矛盾一堆公司有阿!
對於學歷的執著文化,在台灣社會是根深蒂固、病入膏肓。鮮少人去思考和探討學歷文憑背後的實際意義,大多就是要看那張學歷文憑,其餘免談。
個人當然是很反對這種對於學歷執著到一個已經是莫名其妙程度的文化。但是沒辦法,大家喜歡,一堆公司都喜歡這樣做。
而關於工作績效(實力),說穿了啦,內行人都知道,公司/主管看爽的紅人,自然就會有那個被拱上去被造神(作出績效)的機會,就會被"看成"有實力,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