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覺得時間過得很快。

9年前,在高雄海洋科大讀大四上學期時,推甄研究所碩士班(一般生)。

 當時有報名 成功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系碩士班(一般生)的 生醫電子組,這個組當時有40幾個人報名,正取人數是8人。

註: 成大的方面,我只報名兩個系所(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和 工程科學系)。

而生醫電子組碩士班面試時,他們系當時的面試教授之一(同時也是當時成大生醫工程系的系主任)看到我大學的必修學科 「工程數學」 兩個學期的分數(95分、99分)之後,他說他剛好也在他們系上負責教工程數學,於是就當場問我傅立葉轉換的觀念(蠻親切的),我也當場回答出來,他很滿意。

後來放榜時,我是這個生醫電子組的 正取5 ,雖然後來我沒有選擇讀這個系所。

我在讀高雄海洋科大時,大學二年級 修 工程數學的課本是Erwin Kreyszig的Advanced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9th edition (下方如照片所示),很多教授當年讀大學修工程數學時,課本也是這本書的較舊版本,這本算是bible等級的工程數學課本,

 

 

或者有些人是用另一位O'Neal作者寫的工程數學。

我從大學開始很喜歡這些數學科目,常思考一些應付考試所需以外的數學意義。

但坦白說,後來我真的很少用到這些制式的學科內容觀念(而是否會用到觀念,這也要看有沒有正面遇到某些應用方向,而例如如果在IC design house負責開發系統平台的公版軟韌體底層系統,可能就不一定會遇到,當然這也還要看負責的工作性質而定,但我發現很多人真的都沒有遇到,但是讀電機電子等工程系所的學生全部都要學這些學科,資工系則不一定,他們可能著重離散數學和線性代數,但許多人工作後如果做系統平台設計可能也是很少用到離這些學科。

而如果真的沒有經常用到這些學科的話,多數人在修完課、考完試後很快就會將這些內容給忘光,甚至許多人從來沒有真正理解過,大多也沒有真正感興趣,在大學階段依然淪為填鴨式學習,我想這也是台灣教育的可以思考改進之處,看如何提升學習效益,以及科技大學是否該這樣完全仿照普通大學的課程安排和教材安排)。

其實許多工程技術的實際面和方向很多樣化,教授們大多對於實際的工程技術開發並不熟悉,他們認為做這方面的工作一定會用到,但是很多事情並不一定是他們所想像的那樣。就我的方向領域來說,其實還有更多更重要的基礎是他們不一定了解的、經常在課程安排與內容方面會直接輕忽忽略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良 (孫文良) 的頭像
    阿良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阿良 (孫文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